
展枭半月刊: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第四十期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展枭新能源
- 来源:展枭新能源
- 发布时间:2021-03-12 13:0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1、俄罗斯储能公司收购韩国能源公司49%的股份2、软包电池加速市场渗透, 未来五年市场需求450GWh1、14.7亿元!赣锋锂业通过收购进行扩张2、璞泰来投资超140亿元扩产锂电材料!3、再投39亿!亿纬锂能“死磕”新能源乘用车
展枭半月刊: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第四十期
【概要描述】1、俄罗斯储能公司收购韩国能源公司49%的股份2、软包电池加速市场渗透, 未来五年市场需求450GWh1、14.7亿元!赣锋锂业通过收购进行扩张2、璞泰来投资超140亿元扩产锂电材料!3、再投39亿!亿纬锂能“死磕”新能源乘用车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展枭新能源
- 来源:展枭新能源
- 发布时间:2021-03-12 13:03
- 访问量:
展枭半月刊
行业动态研究
2021年第4期,总第40期
本期内容导读:
行业焦点:
1、俄罗斯储能公司收购韩国能源公司49%的股份
2、软包电池加速市场渗透, 未来五年市场需求450GWh
资讯动态:
1、14.7亿元!赣锋锂业通过收购进行扩张
2、璞泰来投资超140亿元扩产锂电材料!
3、再投39亿!亿纬锂能“死磕”新能源乘用车
国际资讯:
1、英国科学家开发可逆的高能量密度阴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2、全球最大!日立造船推出1000毫安时全固态电池
1、俄罗斯储能公司收购韩国能源公司49%的股份
-
俄罗斯国有的Rosatom国家核能公司(Rosatom)已经收购了韩国锂离子电池制造商Enertech International 49%的股份。
-
Rosatom国家核能公司(Rosatom)通过其TVEL燃料公司(TVEL)部门进入了能源存储业务,该部门已成立了专门的子公司Renera。
-
Renera总经理Emin Askerov表示:“我们致力于遵守客户对技术规格的要求,并提供灵活的商业条件。我们已经根据租金计划完成了项目,并计划开始租赁和生命周期协议。”
-
Rosatom没有透露交易的财务条款,但表示协议内容包括在2030年前在俄罗斯一个未指定的地点建设一个2 GWh的存储系统生产设施。
-
Rosatom说:“第一阶段的生产计划于2025年开始,俄罗斯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将应用于电动汽车(公交车和汽车)、特种设备和电网中。”
-
新工厂预计将提高Rosatom的生产能力,并促进进入国外市场。
-
俄罗斯原子能公司(TVEL)燃料公司(TVEL)总裁纳塔利娅-尼基佩洛娃(Natalia Nikipelova)表示:“此外,俄罗斯当地的制造内容不仅意味着新技术和新产品,还意味着增加新的工作岗位。”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在10月成立了TVEL公司,进军储能业务。
-
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发言人在TVEL成立时表示,该集团旗下企业自2018年起就开始研发储能产品。该发言人解释说:“但现在终于注册成立了一家特殊目的公司,来系统地发展这项业务。”
-
TVEL已经生产用于电动汽车的模块式锂离子牵引电池,以及用于应急电源、可再生能源和负荷需求平滑化的储能系统。
-
据了解,这家俄罗斯国有企业集团的核电站目前覆盖了俄罗斯总电力需求的20%左右。
2、软包电池加速市场渗透, 未来五年市场需求450GWh
-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爆发,拉动动力电池需求大幅增长。据EV Sales公布的数据,在全球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4%的背景下,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却逆势上涨41%,销量达到312.5万辆。另据韩国SNE数据,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总出货量达213GWh,同比增长34%。
-
过去的一年,仅特斯拉一家车企电动车销量就接近50万辆,马斯克计划到2030年前,实现电动汽车年销量2000万辆。为满足需求,特斯拉未来的最终目标是达到TWh规模的电池生产能力。而大众、宝马、戴姆勒、通用、现代、丰田等众多车企也纷纷发力。根据EV Volumes预测,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就有望超过1000GWh。
-
软包电池加速市场渗透。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然而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异军突起”。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增长142%,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4.6万辆,同比增长2%;欧洲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
众所周知,在中国市场装机量最大的动力电池为方形电池;与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市场对于软包电池则更加青睐。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最畅销的20款新能源乘用车中,有15款搭载软包动力电池,市场占比高达75%,是绝对的市场主宰。
-
不难想象,随着欧洲市场的加速崛起,海外车型也逐渐扩大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市场的投产和销售,这也必将带动软包电池的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软包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45%,几乎达半壁江山。
-
若根据EV Volumes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有望超过1000GWh,那么按照45%的市场渗透率来算,到2025年软包动力电池需求将达450GWh。显而易见,软包电池未来必定将大放异彩。
-
软包电池企业频获大单。相对于方形铝壳和圆柱,软包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同样的材料体系下,软包电池能量密度平均要高出10%-15%。此外,软包电池外观上尺寸变化的柔性更好,整体灵活性和匹配度较高;结构上软包电池自身安全性能好;体积上软包重量更轻,同等重量下可加载更多电芯,车辆续航也更长。
-
正因为软包电池拥有诸多的优点,所以备受国际主流车企的青睐。
1、14.7亿元!赣锋锂业通过收购进行扩张
-
3月9日,A股上市公司赣锋锂业(002460.SZ)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伊犁鸿大100%财产份额涉及矿业权投资的议案》。该议案显示,赣锋锂业及其全资子公司将收购伊犁鸿大100%的股权。
-
公告指出,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青海良承矿业以自有资金14.70亿元收购朱乃亮、西藏鸿大及中信证券持有的伊犁鸿大100%财产份额。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伊犁鸿大0.18%的财产份额,青海良承持有伊犁鸿大99.82%的财产份额。
-
据悉,伊犁鸿大通过持有五矿盐湖49%的股权,间接拥有青海省柴达木一里坪锂盐湖项目的权益。
-
业绩方面,伊犁鸿大至2020年6月无营业收入,税后净利润为亏损3.46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2.51%。
-
公告称,一里坪盐湖主要利用含锂卤水生产碳酸锂、氯化钾等产品,并直接或间接地用于锂电池原料及农业化肥等领域。
-
一里坪盐湖总孔隙度资源储量为9.85亿方卤水,含氯化锂189.7万吨,氯化钾1865.87万吨;总给水度资源储量4.69亿方卤水,含氯化锂92.07万吨,氯化钾900.36万吨。
-
截至2020年4月,五矿盐湖历年已使用消耗的资源量为:氯化锂2.379万吨,氯化钾84.9万吨。库存资源量及盐田在线量情况为:氯化锂6.982万吨,氯化钾71.36万吨。
-
赣锋锂业表示,本次交易将进一步增加公司锂产品市场份额,保障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2、璞泰来投资超140亿元扩产锂电材料!
-
3月3日晚间,璞泰来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四川生产基地项目的公告》称,公司将投资负极材料和石墨化一体化项目、基膜和涂覆一体化项目、涂覆材料项目 ,三大项目总投资达到140.8亿元!
-
负极材料和石墨化一体化项目方面,璞泰来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四川紫宸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万吨负极材料和石墨化一体化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超过80亿元,项目分两期实施建设,预计于2023年完成一期10万吨产能建设,于2025年完成二期10万吨产能建设。
-
基膜和涂覆一体化项目方面,璞泰来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四川卓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亿平方米基膜和涂覆一体化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超过60亿元,项目分三期实施建设,预计于2023年完成一期4亿㎡产能建设,于2024年完成二期8亿㎡产能建设,于2025年完成三期8亿㎡产能建设。
-
涂覆材料项目方面,璞泰来拟通过四川极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1万吨陶瓷粉体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超过0.8亿元,项目分两期实施建设,预计于2022年完成一期4,000吨产能建设,于2025年完成二期6,000吨产能建设。
-
璞泰来称,公司作为新能源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领域龙头企业,本次在四川邛崃地区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主要系为适应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竞争和快速发展,有利于公司迅速补足各业务板块的产能短板,就近服务下游客户,有效保障海外业务供应,服务国内西南市场,符合公司股东利益。
3、再投39亿!亿纬锂能“死磕”新能源乘用车
-
3月10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公司3月10日审议通过了《关于惠州亿纬动力投资建设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二期)的议案》,同意公司下属公司惠州亿纬动力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二期)”,投资金额为不超过人民币39亿元。
-
项目内容为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建设期不超过18个月,最终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占地面积约175亩。
-
亿纬锂能表示,为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产品需求和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需要,惠州亿纬动力拟投资建设“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二期)”。本次投资事项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动力电池产能规模,对公司的产业布局及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
-
OFweek锂电网注意到,在2月19日,亿纬锂能曾发布《投资建设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和 xHEV 电池系统项目(一期)的公告》。
-
当时的公告指出,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将投资10亿元,项目内容为方形磷酸铁锂电芯和模组,项目选址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项目分期建设,项目一期建设期不超过18个月。
-
xHEV电池系统项目(一期)将投资26亿元,项目内容为12V和48V电池系统,选址与项目建设期与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相同。
-
现在,时间才过去不到20天,亿纬锂能已然宣布“上马”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二期),其迫切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决心由此可见。
-
从投资的角度看,从乘用车电池(一期)的10亿元,到xHEV电池系统(一期)的26亿元,再到乘用车电池(二期)的39亿元,亿纬锂能短时间内砸出75亿元!
1、英国科学家开发可逆的高能量密度阴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
导读:英国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个模型来解释利用锂离子电池某些阴极材料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挑战。基于他们对该理解反应的改善,他们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进一步研究路线,以避免不必要的反应,并开发可逆的高能量密度阴极材料。
-
自2000年初以来,富锂正极材料一直是从事储能工作的科学家们感兴趣的领域。在这些材料中,氧化还原反应已被证明可以在氧化物离子以及过渡金属离子中存储额外的电荷——有可能提高材料的储能容量。
-
然而当集成到电池中时,这种阴极材料在第一次充电时就会发生不可逆的结构变化,立即降低其后续电压。而这些结构变化背后的机制一直让科学家们摸不着头脑,阻碍了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有鉴于此,英国的法拉第研究所开始观察这些阴极在工作中的结构变化。
-
法拉第研究所首席科学家Peter Bruce说:“在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进行渐进式改进这一日益艰难的探索中,能够利用氧化还原阴极的潜力及其相对于目前商业化使用的富镍阴极所带来的更大改进,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对氧化还原的基本机制的深入理解是为缓解此类材料目前的局限性的策略提供信息的重要一步,使其潜在的商业用途离现实更近了一步。”
-
利用英国钻石光源设施的X射线成像技术,该小组能够确认驱动第一次充电后电压损失的氧气的变化,还开发了一个解释整个过程的模型。
-
巴斯大学和CATMAT首席研究员Saiful Islam教授说:“计算建模已经证明,分子氧的演化既解释了观察到的电化学反应。第一次放电时电压的降低,也解释了观察到的结构变化,由分子氧在材料体积内的容纳所解释。这种将分子氧和电压损失联系在一起的单一统一模型,使研究人员能够提出避免氧化还原引起的不稳定性的实用策略,为实现更可逆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阴极提供潜在的途径。”
-
该模型在发表于《自然能源》的论文The role of O2 in O-redox cathodes for Li-ion batteries中进行了描述。研究人员继续提出了六种不同的策略,以基于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这种理解来开发高能阴极材料,所有这些策略都将由法拉第研究所在后续工作中进行探索。
2、全球最大!日立造船推出1000毫安时全固态电池
-
据外媒报道称,日立造船公司(Hitachi Zosen)开发出新型高容量固态电池,其耐受温度范围较广,或可用于卫星和工业机械领域。
-
该固态电池容量为1000毫安时,容量达到全球最大级别,是该公司之前固态电池的7倍,工作温度范围为-40℃~100℃。
-
据悉,日立造船从2021年初起开始在大阪市的工厂少量生产试制品。
-
技术应用方面,日立造船拥有不使用粘合剂和溶剂即可制造片状电解质等的自主技术。据悉通过减少杂质,电阻减小,提高电池性能。
-
日立造船希望有更多合作伙伴加入,推动固态电池商业化。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海展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1-67769188
手机:13911332275 周先生
邮箱:sales@capenergycn.com
总部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阳路50号文昌企业园5号楼
Copyright © 2019-2021 上海展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3619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