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展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lan lan lan
搜索
搜索
banner
/
/
展枭半月刊: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第二十五期
资讯分类

展枭半月刊: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第二十五期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展枭新能源
  •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20-06-30 13:1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国内首艘大型纯电动客船启航;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下一个逐利点;赣锋锂业3亿“涉钴”;化工龙头万华化学收购卓能锂电池;泰坦新动力7.8亿超额完成业绩对赌;打破锂电池太贵难题!美国一大学研发钠离子电池 成本陡降;韩国储能技术率先取得突破,使用亚纳米粒子稳定锂氧电池

icon icon icon icon

展枭半月刊: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第二十五期

【概要描述】国内首艘大型纯电动客船启航;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下一个逐利点;赣锋锂业3亿“涉钴”;化工龙头万华化学收购卓能锂电池;泰坦新动力7.8亿超额完成业绩对赌;打破锂电池太贵难题!美国一大学研发钠离子电池 成本陡降;韩国储能技术率先取得突破,使用亚纳米粒子稳定锂氧电池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展枭新能源
  •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20-06-30 13:15
  • 访问量:
详情

展枭半月刊

行业动态研究

​2020年第11期,总第25期



本期内容导读:

 

行业焦点:

1、国内首艘大型纯电动客船启航

2、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下一个逐利点

 

资讯动态:

1、赣锋锂业3亿“涉钴”

2、化工龙头万华化学收购卓能锂电池

3、泰坦新动力7.8亿超额完成业绩对赌

 

国际资讯:

1、打破锂电池太贵难题!美国一大学研发钠离子电池 成本陡降

2、韩国储能技术率先取得突破,使用亚纳米粒子稳定锂氧电池


 

 

行业焦点

 

1、国内首艘大型纯电动客船启航

  • 纯电动船舶相较于传统燃油船只,具有大功率、高能效、高清洁的优点,不过续航里程过短也是一个不小的短板,但在电池及电控技术的发展下,这些壁垒也将会被逐步清空。

  • 日前,据国内媒体报道,国内首艘大型纯电动商旅客船“君旅号”,从百年老码头武汉关缓缓驶出,万里长江黄金水道新能源动力通航时代正式开启。

  • 该船采用亿纬锂能配套的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同尺度燃油动力船舶每年可省油近百吨,无碳、硫等废弃污染物排放。其搭载的电池容量相当于50辆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晚上充电4-5个小时就可以满足白天8小时的续航需求。

  • 据了解,“君旅号”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第七〇二研究所联合研制可搭乘300名游客。该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空白。

  • 在电池能量密度取得重大突破提升之前,增加电池容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电池体积。“君旅号”采用“全锂电池动力+ 吊舱推进器”的动力系统,船上安装有重达25吨的大容量锂电池组,整船电池容量为2.28MWh,相当于50台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

  • 同时,因为采用了电池驱动,船内的整体噪音水平也极为优异。测试数据显示,全船平均噪音预估值为54dB(A),优于某些豪华品牌轿车车内噪音,达到内河绿色船舶3的最高等级。

  • 事实上,由于船舶的体积庞大,特别适合使用电池作为能力储存装置。并且在快充技术的加持下,采用纯电动驱动的船舶,尤其适合内河短途航行。随着相关政策的支持,及厂商进入这一领域。未来,我们的生活中将会出现更多的纯电动船舶。

     

2、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下一个逐利点

  •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如果回收不当,不仅影响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会带来一系列的环保问题,因此,当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使命完成后,如何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梯次的利用成为了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

  •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通知表示,将重点支持开展退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和再利用。

  • 动力电池回收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将其分解,用其原材料制造新电池,另一种则是用于电网级的储能。这样能够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而今年是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爆发年,初步预测约有20万吨电池亟待回收。报废的动力电池金属含量远高于矿石,将其中的锂、钴、镍等有价金属加以回收,再生利用,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进口,降低对外依存度。如果能够将这些退役电池最大限度地使用,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节约国家资源,同时也是为社会减少垃圾排放。

  • 回收再利用的动力电池可应用到家用,与家庭屋顶光伏系统相结合实现发电与储能系统。“动力电池能量墙+光伏+储能套利”的模式在未来家用电池储能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动力电池也可以在商用和工业用电中得到有效发挥。在商业写字楼中技术型企业通过级联技术突破梯次利用的技术瓶颈,助力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大规模推广,使得电池模块化,兼容不同厂家、不同老化程度、不同类型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运维成本。最后,通信基站是一个非常适合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场景,随着5G网络基站密度的提升,对于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

  • 按照现有市场的发展,动力电池组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65亿元左右,其中梯级利用市场规模约41亿,再生利用市场规模24亿元。到2023年,市场规模合计将达到150亿元,其中梯级利用的市场规模约57亿元,再生利用市场规模约93亿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不断扩大,将成为下一个逐利点。

 

 

 

资讯动态

 

1、赣锋锂业3亿“涉钴”

  • 6月28日晚间,赣锋锂业(002460)公告显示,公司以自有资金约3亿元成功竞得新余高投持有的腾远钴业近6.9%的股权。这也是赣锋锂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涉钴”

  • 资料显示,腾远钴业为国内钴盐生产企业之一,核心产品为氯化钴、硫酸钴等钴盐以及四氧化三钴等钴氧化物,上述产品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于铜钴伴生的特点,腾远钴业还生产电积铜。

  • 财务数据显示,腾远钴业2018-2019年,分别实现营收16.8亿、17.3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8亿元、1.1亿元。

  • 从原因来看,2019年供需不匹配情况下钴价持续阴跌低迷,增收不增利成为钴盐企业的普遍困境。

  •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5月科陆电子拟收购腾远钴业65%股权,彼时腾远钴业100%股权预估值为39亿元。如今两年过去,腾远钴业估值增长了10%左右。

  • 从赣锋锂业的“涉钴”逻辑来看,一方面符合其能源产业的战略布局与盈利能力的提升从钴矿的供给端看,2020年一季度主要钴矿企业产量均出现同比下滑。据统计一季度国内外钴矿公司共计减产约9402吨。供需情况的变化或将致使钴价反弹。近期有消息指出,特斯拉将从嘉能可方面每年买钴6000吨。这被业内认为是特斯拉为钴盐长期供给以及价格维稳的重要举措。

  • 另一方面,赣锋锂业正在谋划固态电池、高电压钴酸锂电芯的研发,涉足钴资源对其而言能够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资源协同。

  • 与此同时,赣锋锂业也在部署锂电池回收,开展锂、镍、钴、锰等金属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2、化工龙头万华化学收购卓能锂电池

  • 高工锂电注意到,烟台卓能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卓能材料”)旗下的烟台卓能锂电池有限公司(下称“卓能锂电池”)4个月内两番易主。最后接手人为国资化工龙头万华化学(600309)

  • 资料显示,卓能锂电池为卓能材料2016年7月成立的全资子公司(2017年后变更为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生产及销售,主营业务范围还包括储能锂电池的组装、销售。

  • 2017年,卓能材料募资6000万元,其中3000万元用于卓能锂电池三元材料项目。2018年,卓能锂电池一期高镍三元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实现营业收入4017万元,净利润-575万元。

  • 然而2019年9月,卓能材料决定转让卓能锂电池100%股权,并选聘审计评估机构对卓能锂电池全部股东的价值进行评估。

  • 行业人士认为,高镍在新能源车用领域进展偏缓以及出货量主要集中在正极材料巨头手中,加之卓能材料已连续两年亏损,难以为继情况下出售卓能锂电池成为必然选择。

  • 来自企查查的信息显示,2019年12月,卓能锂电池控股股东由卓能材料变更为烟台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020年4月,卓能锂电池控股股东再次变更为万华化学。

  • 目前,万华化学已取得卓能锂电池100%股权。

 

3、泰坦新动力7.8亿超额完成业绩对赌

  • 锂电产业链在经过资本市场疯狂进场后,逐渐回归理性状态。前几年,跨界收购与产业链的横向兼并购进行得如火如荼。现如今,也到了标的盈利能力检验的集中期。

  • 高工锂电注意到,被先导智能(300450)13.5亿纳入麾下的泰坦新动力,已经连续三年完成业绩对赌协议,并且完成率十分亮眼。

  • 根据业绩对赌协议,泰坦新动力承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5亿元、1.25亿元和1.45亿元。

  • 财务数据显示,泰坦新动力连续三年的净利润分别达1.21亿元、4.01亿元和2.6亿元,完成率达115.7%、320.8%和179.6%。

  • 可以看到,泰坦新动力在业绩承诺期间均超额完成业绩承诺,业绩承诺实现情况良好。对此,2019年先导智能对泰坦新动力的核心商誉不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 事实上,在全球电动化及锂电电池企业扩产潮背景下,收购泰坦新动力带来的协同效应,也赋能了先导智能资产增值的最大化。

  • 2016年,先导智能谋划斥资13.5亿元全资收购泰坦新动力100%股权,并于2017年完成业绩并表。这也是先导智能从锂电设备中段向后段延伸,并部署整线解决方案战略的开始。

  • 财务数据显示,先导智能2017年-2019年三年的扣非净利润为5.14亿元、8.21亿元和7.68亿元,泰坦新动力的利润贡献占比分别达到23.5%、48.8%和33.9%。

  • 值得注意的是,抛开泰坦新动力对业绩的影响,先导智能营收较过去5年已增长超过 16 倍,居于行业榜首。成功并购泰坦新动力则是对先导智能行业龙头地位的进一步巩固。

  • 从客户结构看,泰坦新动力服务的客户包括ATL、比亚迪、力神、亿纬锂能、欣旺达、万向集团等头部领先动力电池提供商。

  • 高工锂电了解到,近期引发火热谈论的刀片电池,在化成分容装备段,泰坦新动力是重要的供应商之一。

  • 从竞争优势看,在泰坦新动力的优势协同下,先导智能无论从整线交付能力、营收规模、盈利能力、市值角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更具竞争力。

 

 

国际资讯

 

1、打破锂电池太贵难题!美国一大学研发钠离子电池 成本陡降

  • 当前绝大部分电动汽车都是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中,含有钴这种稀有金属,这也使得电池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间接带动电动汽车整车成本上涨,不利于电动车的推广与普及。

  • 如何降低电池的制造成本,成为了各大电池和整车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民间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也积极参与了进来。

  • 日前,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宣布与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共同研制出一款钠离子电池,其储能能力和化学性能与某些商用锂离子电池相当

  • 同时,这种钠离子电池,几乎不含锂、钴等稀有贵金属,并且钠离子元素遍地都有,这也使得整体电池的制造成本陡降,有利于降低电池及电动汽车的整体制造成本。

  • 车载动力电池,除了具有高能量密度之外,还要有较长的循环使用寿命。据悉,该研究团队经过测试后发现,这款钠离子电池与某些锂离子电池类似,并且在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80%以上的电量。

  • 同时,针对钠离子电池,能量存储能力不如锂离子电池的先天缺陷,该团队研发出一种,分层的金属氧化物阴极,和一种包含额外钠离子的液态电解质,能够促进内部的钠离子持续运动,保障放电效率。

  • 当前,这种钠离子电池正在处于实用验证阶段,为今后的大规模量产做前期准备。这也为今后电池无锂无钴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思路。

     

2、韩国储能技术率先取得突破,使用亚纳米粒子稳定锂氧电池

  • 通过亚纳米粒子稳定锂氧电池,这种储能技术的能量密度是锂离子电池的十倍,但众所周知的循环不稳定性仍然令人担忧。韩国的研究人员可能离解决这个问题又近了一步。

  • 在确定最佳电池化学成分的激烈全球竞争中,锂氧电池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因为据报道,它可能提供比锂离子设备高出10倍的能量密度。

  • 然而,储能技术的要求仍然受到破坏,因为不稳定分子重新结合成异质和不稳定粒子,导致设备降解,导致循环稳定性差。

  • 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KAIS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Jeung Ku Kang等研究小组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摘要自生产和稳定的高加载Sub-Nanometric粒子在Multishell空心有机框架及其利用率在锂-O2高性能电池,发表在先进的科学,研究人员解释他们如何设计Sub-Nanometric粒子(snp)的有机框架内的原子簇大小改善大质量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

  • 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其不饱和表面键背面的团聚稳定化以前只有在低质量载荷下才可行,在低质量载荷下它们的碰撞频率可以控制。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热解导致了非均相snp的形成。

     

     

  • 研究人员证明,通过水可分解和水稳定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交替,外壳被嵌入多层MOF中,然后分离的水分子通过水稳定金属有机框架的疏水纳米层进行筛选。可控的氢键亲和性使多壳空心MOFs的产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导电性。研究人员说,具有多达5个壳层的MOF的特性导致其较高的电化学性能,包括高容量和低过电势的锂-O2电池。

  • “同时在MOFs中产生和稳定原子级电催化剂可以根据金属和有机连接剂的多种组合使材料多样化,”Kang说。“它不仅可以扩展电催化剂的发展,还可以扩展各种研究领域,如光催化剂、医药、环境和石化。”

  • KAIST小组发现,在电池应用中,当MOFs被分离水分子处理后,它们与钴离子反应形成双核氢氧化钴。它也可能稳定的钴氢氧化物在原子水平内的亚纳米孔。这样做可以使电池的过电位降低63.9%,从而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十倍。

  • 据微锂电小组分析,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锂氧装置可以给电动汽车电池带来真正的改进,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将其推向市场。

  • 想了解更多关于锂电及储能领域的行业资讯,欢迎关注微锂电微信公众号,每日为你推送最前沿的行业讯息!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
logo

上海展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1-67769188
手机:13911332275 周先生
邮箱:sales@capenergycn.com
总部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阳路50号文昌企业园5号楼

Copyright © 2019-2021 上海展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3619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