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枭半月刊: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第二十六期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展枭新能源
- 来源:展枭新能源
- 发布时间:2020-07-15 13:0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1、2020动力电池行业年中总结,下半年机遇凸显2、本田将认购宁德时代1%股份,双方在动力电池领域展开合作1、投资380亿元!辉能科技56GWh产能背后的“逻辑”2、从4.5万吨到12万吨 雅化集团与银河锂业续签锂精矿承购协议
展枭半月刊: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第二十六期
【概要描述】1、2020动力电池行业年中总结,下半年机遇凸显2、本田将认购宁德时代1%股份,双方在动力电池领域展开合作1、投资380亿元!辉能科技56GWh产能背后的“逻辑”2、从4.5万吨到12万吨 雅化集团与银河锂业续签锂精矿承购协议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展枭新能源
- 来源:展枭新能源
- 发布时间:2020-07-15 13:09
- 访问量:
展枭半月刊
行业动态研究
2020年第12期,总第26期
本期内容导读:
行业焦点:
1、2020动力电池行业年中总结,下半年机遇凸显
2、本田将认购宁德时代1%股份,双方在动力电池领域展开合作
资讯动态:
1、投资380亿元!辉能科技56GWh产能背后的“逻辑”
2、从4.5万吨到12万吨 雅化集团与银河锂业续签锂精矿承购协议
3、募资25亿扩产,先导智能将“再造一个先导智能”
国际资讯:
1、剑桥大学研发 印刷工艺保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德克萨斯大学研究出室温液态金属电池,兼备固态和液态电池优点
1、2020动力电池行业年中总结,下半年机遇凸显
-
时间来到7月,属于2020的上半年已悄然走远。如果我们回看过去的6个月,不难发现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就像是在做仰卧起坐。一方面,由于车市寒冬、疫情因素等影响,整个行业市场呈现出严重下滑趋势;但另一方面,伴随着企业们的变革自救,以及政府、资本等的共同助力,其又爆发出强劲潜力。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无疑让人既揪心又期待!
-
众所周知,作为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动力电池产业链一直主要受车市的影响。每年春节期间,由于工人返乡产能不足等问题,车市一般都比较低迷,这本就给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带来压力。而今年以来,伴随着不速之客新冠疫情的强烈冲击,已处低迷状态的车市更是雪上加霜。在一众车企产能断崖、销售遇冷的情况下,配套动力电池行业同样受到波及。
-
据相关数据显示,受到疫情影响,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只有不到36万台,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40%多。在疫情影响下,我国车企不仅面临着停工停产的巨大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招工、留工、用工难;原材料获取难;产品生产和销售难等一系列问题。在产能、人才、成本三重因素制约下,不少车企都陷入裁员求生的漩涡之中,发展呈现出断崖式下跌。
-
而这样的影响同样波及到了配套的动力电池行业。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前5个月均不达预期的情况下,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也仅为17.5GWh,同比下降42%,缩水十分严重。期间,虽然受到春节假期结束以及复工复产的推动曾出现短暂增长,但伴随着5月装机量的重新环比下滑,理想中的反弹势头也没有获得壮大。可以说,疫情笼罩下的上半年是失意的。
-
面对失意,选择无外乎两种:要么黯然接受走向沉沦,要么坚定拒绝变革求生。无疑,动力电池行业的玩家们更多选择了后者!为破局求存,不少动力电池企业选择了强强联合的发展路线,并且致力于解决一直以来产品存在的续航不足、安全缺失、成本高昂等问题,希望通过企业路线、产品价格、技术工艺等的全面变革,助推行业企业发展的转型升级逆势突围。
-
其中在企业路线的变革上,疫情期间抱团取暖的局面开始频繁出现。例如4月份,宁德时代就和科士达合资建造了储能电池及设备制造基地,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快同国内外主机厂的合作。与此同时,在越来越多车企开启多元供应探索的背景下,电池厂商与车企的合作也在进一步加快。近日,宁德时代便宣布与丰田达成了战略合作,合作车企数量再迎新高。
-
而在技术工艺的变革上,疫情期间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年初,特斯拉便高举自研和无钴大旗来势汹汹,之后3月份左右,比亚迪又推出刀片电池,将磷酸铁锂电池重新“翻红”。目前,虽然行业市场依然被三元电池(占比近70%)所占据,但很显然磷酸锂铁、无钴和氢能等都在迎来持续走高,尤其是磷酸锂铁的不断回暖,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对主流造成冲击。
-
此外在产品价格的变革上,疫情期间也是迎来一波降价潮。据高工锂电消息,近期国内三元电池系统价格在0.9-0.95元/Wh,LFP电池系统价格在0.75-0.8元/Wh,个别报价已经低于0.7元/Wh,这些动力电池的价格相比主流价格有明显下降。而据国内专家透露,这还不是极限,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持续作用下,预计年底价格还将有望同比再下降10%-20%左右。
-
所谓“自救者人恒救之”,正是因为疫情期间动力电池企业们的不放弃,通过百折不挠的自我变革手段寻求突围,如今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也是加速凸显,为其下半年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那么,都有些什么机遇呢?
-
首先是国家持续为新能源汽车出台的多项政策,包括4月出台的补贴政策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以及5月出台的三项强制标准。此外,还有各地方政府相继推出的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新政策。这些政策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上升和市场回暖注入了强心剂,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了复苏和稳定发展的前提。
-
其次是资本市场对动力电池的大力投资。据相关大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我国电池投资金额高达800多亿元,其中涉及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投入达700多亿元。作为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排行榜前三,宁德时代在2月份集中发布了两个投资项目,金额分别为197亿元和100亿元。与此同时,1月份国轩高科也与柳州市政府合作,投资30亿元合建电池基地。
-
此外,今年以来发布的“新基建”项目也对动力电池行业带来福音。虽说新基建范畴中与电有关的只有特高压,并没有提到电池,但其实5G新基建的基站建设与动力电池密不可分。过去,4G基站一直采用铅酸电池储能,但目前磷酸铁锂无疑是5G基站的不二之选,据悉中国铁塔已经停购前者选择后者。在此背景下,可以说5G发展也给动力电池带来广阔市场。
2、本田将认购宁德时代1%股份,双方在动力电池领域展开合作
-
电车汇消息:7月10日,本田与宁德时代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推广电动车普及并加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战略合作将覆盖动力电池的共同开发、稳定供给、回收利用等领域。
-
本田与宁德时代将结合双方技术优势,携手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未来电池基础技术。通过此次合作,本田将获得以纯电动汽车(BEV)电池为主的宁德时代电池稳定供应。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车型预计于2022年开始首先向中国市场投放,未来双方还将探讨在全球领域的扩大合作。此外,双方还将对未来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展开合作探讨。
-
在此次合作中,本田将参与宁德时代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认购,认购股权份额约为1%。通过投资认购股权,本田将成为宁德时代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宁德时代将向本田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及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并保持稳定供给。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所获得的资金将被用于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研发升级及产能扩张项目等。双方将通过技术合作以及强竞争力的电池供应体系,推动全球电动化进程。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专务取缔役Monozukuri担当取缔役三部敏宏表示:“通过本次合作,本田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伙伴关系得到强化。为加速电动化,宁德时代是能向本田提供新力量的伙伴,相信建立长期的联盟关系能进一步提升本田在电动化领域的产品竞争力。本田今后也会持续提供自由移动的喜悦,以及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宁德时代总裁周佳表示:“本田是电动化的中坚力量,通过本次战略合作,本田和宁德时代将建立更加紧密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面向全球,双方携手打造更有竞争力的电动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实现清洁、舒适而愉快的移动出行生活而共同努力。”
1、投资380亿元!辉能科技56GWh产能背后的“逻辑”
-
近日,辉能科技大陆区总部及全球产业基地项目落地杭州临安区,总投资额达380亿元。
-
据了解,辉能科技大陆区总部及全球产业基地项目由辉能科技、东方蜂巢等共同投资,在青山湖科技城选址建设。这是在今年4月份,辉能科技宣布完成近亿美元D轮融资之后的动作。
-
据OFweek锂电网了解,辉能科技大陆区总部及全球产业基地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2GWh、5GWh固态锂陶瓷电池芯产业化项目,并将考虑与车企合资建置产线等。
-
有市场人士称,“辉能科技2022年将建设一期,产能为2GWh,预计在2022年四季度建成。随后2023年将开始建设第二期,产能为5GWh,同样预计在2023年四季度建成。之后的8GWh-56GWh将以车企买线、辉能代运营的方式逐步推进建设。”
-
也就是说,该项目将于2023年四季度建成7GWh产能,之后的产能只是提出建议方案,还没有具体规划。
-
辉能科技CEO杨思枏表示,“未来辉能将与主机厂进行合资合作,即主机厂绑定辉能电芯生产线,产能都属于绑定的主机厂,价格上辉能不会进行调整。这样的合作让车企未来不会因为产能不足或价格的浮动受到困扰,而辉能也不会因为客户端需求量的变动产生固定资本支出的浪费。”这就是辉能科技的逻辑。
-
这次项目的落地,其实上是辉能科技的第三个工厂。此前的G1工厂和G2工厂都位于中国台湾桃园,产能分别为40MWh和1-2GWh,前者主要以消费性电子和穿戴式电子产品的使用为主,后者则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车市场。
-
技术上,辉能科技车载固态电池包能量密度已达190Wh/kg、420Wh/L,预计在2022年可达270Wh/kg、620Wh/L。
-
合作客户方面,据悉,蔚来汽车、天际汽车、爱驰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已分别与辉能科技达成合作,共同研发固态电池。
2、从4.5万吨到12万吨 雅化集团与银河锂业续签锂精矿承购协议
-
7月10日晚间,雅化集团发布公告称,为了充分保障公司未来锂盐生产的原材料供应,做大做强锂产业,雅化集团全资子公司雅化国际于近日与银河锂业续签关于采购锂精矿的《承购协议》,合同期限从5年延长3年至2025年12月31日。
-
公告明确,银河锂业向雅化国际供应的产品为锂辉石精矿,2020年度供应量不低于4.5万吨;2021年-2025年每个合同年度供应量不低于12万吨,超出12万吨时,在同等条件下雅化国际有优先购买权。
-
雅化集团称,“此次与银河锂业续签锂精矿承购协议,将为公司未来锂盐产品生产提供长期、稳定、优质的原料保障,公司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与银河锂业在盐湖锂资源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
这是继宝马投资1亿欧元(约人民币12.61亿元)与摩洛哥矿业公司Managem Group签订电池材料钴采购合同后,动力电池原材料领域的又一重大事件。
-
近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专题报告指出,汽车电池的原材料储备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例如,世界钴储量的近50%在刚果,58%的锂储量在智利,80%的天然石墨储量在中国、巴西和土耳其,75%的锰储量在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和乌克兰。
-
报告指出,高度集中的生产容易受到政治不稳定和不利环境影响的干扰,应该引起对电池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安全的关切。
-
报告警告说,供应中断可能导致市场紧缩、价格上涨和汽车电池成本上涨,从而影响全球向低碳电力交通工具的转型。
-
雅化集团采购锂矿协议、宝马采购钴金属等动作,或是锁定原材料供应,致力于原材料安全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
3、募资25亿扩产,先导智能将“再造一个先导智能”
-
7月11日晚间,锂电设备龙头企业先导智能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
说明书显示,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30%,拟募集资金总额25亿元。先导智能将分别投资先导高端智能装备华南总部制造基地项目,投资金额8.90亿元;自动化设备生产基地能级提升项目,投资金额4.08亿元;先导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体系建设项目,投资金额1.85亿元;锂电智能制造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金额7.51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7.5亿元。
-
先导智能称,若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筹资金解决。
-
随着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锂电市场需求大增,先导智能募资扩产是为夯实其龙头地位。
-
据OFweek锂电网不完全统计,在不计算欣旺达投资52亿元产能80万只/天的消费电池项目、也不计算亿纬锂能投资25亿产能豆式电池2亿颗项目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已知扩产产能的10个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已达127.5GWh。而未知产能的项目还有7个。
-
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为71GWh,同比增长9.2%,市场规模为710亿元。国际市场研究机构AdroitMarketResearch发布的报告称,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将在2020年—2025年的预测期内以14.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估计将超过1000亿美元。而我国锂电池产业发展迅速,早在2018年,国产锂电设备占设备总需求量的比例接近90%,我国动力锂电池全球动力出货量占比约为67.74%。
-
也就是说,在锂电池市场扩张机遇下,先导智能扩产或将进一步提高市占率,实现增长。
-
据OFweek锂电网了解,在先导高端智能装备华南总部制造基地项目投入的8.90亿元中,将实现年产智能化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50条,满足宁德时代、特斯拉、Northvolt等客户的扩产计划;锂电智能制造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将帮助下游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除此以外,自动化设备生产基地能级提升项目将升级公司整体制造能力。
-
上述三个项目达产后,先导智能将增加营收33.42亿元、净利润5.15亿元,均接近去年公司业绩的七成左右。
-
先导智能,将再造一个先导智能。净利6年增20倍
-
公开资料显示,先导智能2003年从为日本松下配套开发电容器装备起步,在2008年才进入锂电装备行业,2009年进入光伏装备行业,目前形成了高端自动化成套装备的布局。
-
2017年—2019年,先导智能研发投入分别为1.23亿元、2.84亿元、5.32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5.65%、7.29%、11.36%。今年仅一季度就投入1.37亿元研发,占营收比例升至15.76%。同期公司研发人员分别为662人、1193人和2192人,研发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从18.76%升至32.43%,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
而早在2013年时,先导智能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75亿元、3746.47万元;201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变成46.84亿元、7.66亿元。也就是说,2013至2019年6年间,先导智能以技术为立足点,营业收入增长了46.84/1.75=26.77,净利润增长了76600/3746.47=20.45。
1、剑桥大学研发 印刷工艺保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由剑桥大学领导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将铜保护层直接印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上,以保护活性层不受在生产后期经常造成的损伤。使用该层的电池与硅电池进行了不同串联组合测试,最高效率达到24.4%。
-
最近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方面的进展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而且这项技术似乎已经在几年内接近于大规模商业生产。
-
然而,阻碍钙钛矿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钙钛矿层本身的脆弱性。这通常被证明是对水分和其他条件的敏感电池可能面临的实地,他们也可能遭受损害,因为其他层沉积在其上。
-
通常用于在钙钛矿上沉积透明电极层的溅射过程在这里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已经有几种方法可以防止在此过程中对钙钛矿的破坏。然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他们说这将为高效、半透明的钙钛矿设备开辟新的可能性。
-
该小组开发了一种在钙钛矿上“打印”一层氧化铜的方法。该层可以在低温下沉积,使用一种不破坏它的技术。即使只有3纳米厚,氧化铜层也能在透明导电氧化物溅射过程中保护钙钛矿免受损害。在发表于ACS能源快报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在钙钛矿光电上快速气相沉积高流动性p型缓冲层以获得高效半透明器件的过程。
-
该大学的一份声明中写道:“成功的关键是他们的氧化物生长方法能够复制精确的、基于真空的技术的质量,但要在露天进行,而且要快得多。这最小化了对钙钛矿的任何损害,同时确保氧化物生长的密度很高,而不需要非常薄的一层。”
-
使用氧化铜层制作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最高可达16.7%。这种半透明电池被集成到一系列硅电池技术中,包括由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SERIS)开发的p型PERC和n型“垄断”电池。利用SERIS太阳能电池的四端串联可实现24.4%的最高效率。
-
据微锂电小组调查,剑桥的氧化铜沉积技术有可能扩大到商业化生产,而且它的研究代表了硅/钙钛矿串联电池集成的新方法,这也将使开发其他需要高质量保护层的设备成为可能。
2、德克萨斯大学研究出室温液态金属电池,兼备固态和液态电池优点
-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电池都是由固态电极(如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锂离子电池)或液态电极(包括智能电网的流动电池)组成。为此,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他们称之为“室温全液态金属电池”的东西,把液态和固态电池两种电池的优点都囊括其中。
-
固态电池具有强大的储能能力,但它们通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导致电池的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效率也会降低。液态电池则可以更有效地提供能量,而且不会像固态电池那样长期老化,但它们要么无法满足高能量需求,要么需要大量资源来持续加热电极并使其保持熔融状态。
-
研究人员称,在他们研发的电池中,金属电极可以在20摄氏度(68华氏度)的温度下保持液化,这是液态金属电池有史以来最低的工作温度。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因为目前的液态金属电池必须保持在24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
-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丁宇(音译)说:“这种电池可以同时提供固态和液态的所有优点——能量增高、稳定性和灵活性增加,而没有各自的缺点,同时还能节约能源。”该论文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
-
电池以钠钾合金为阳极,以镓基合金为阴极。在论文中,研究人员指出,使用不同的材料可以制造出熔点更低的电池。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常温电池不仅能比锂离子电池提供更多的能量,而且充电和传输能量的速度还是现在的几倍。由于液体成分,电池可以根据需要的电量伸缩。电池越大,它能提供的能量就越多。
-
于教授说:“我们很高兴看到液态金属可以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传统电极的方法。鉴于所展示的高能量和功率密度,这种创新电池有望应用于智能电网和可穿戴电子设备。”
-
研究人员已经在这个项目上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但是这项工作还没有完成。与传统电池的一些关键材料相比,构成这种新电池支柱的许多元素更为丰富,降低了大规模生产的难度和成本。然而,镓仍然是一种昂贵的材料。寻找替代材料,既能提供相同的性能,又能降低生产成本仍然是一个关键挑战。
-
丁教授说:“虽然我们的电池在现阶段无法与高温液态金属电池抗衡,但如果设计出高电导率的高级电解质,则有望获得更好的供电能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海展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1-67769188
手机:13911332275 周先生
邮箱:sales@capenergycn.com
总部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阳路50号文昌企业园5号楼
Copyright © 2019-2021 上海展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3619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