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展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lan lan lan
搜索
搜索
banner
/
/
展枭半月刊: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第二十七期
资讯分类

展枭半月刊: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第二十七期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展枭新能源
  •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20-07-30 08:5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1、总投资1300亿!合计133万吨锂电材料项目开工2、投资5.28亿,格林美加码动力电池回收3、亿纬锂能新动作:进军电池材料的生产!1、美澳科学家太阳能电池技术创新:突破光伏电池灵敏度的界限2、日本三洋化成开始建厂 计划2021年量产全树脂电池

icon icon icon icon

展枭半月刊: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第二十七期

【概要描述】1、总投资1300亿!合计133万吨锂电材料项目开工2、投资5.28亿,格林美加码动力电池回收3、亿纬锂能新动作:进军电池材料的生产!1、美澳科学家太阳能电池技术创新:突破光伏电池灵敏度的界限2、日本三洋化成开始建厂 计划2021年量产全树脂电池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展枭新能源
  •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20-07-30 08:50
  • 访问量:
详情

展枭半月刊

行业动态研究

​2020年第13期,总第27期

 
 

本期内容导读:

 

行业焦点: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即将发布

2、超锂离子电池会是能源存储的下一个突破口吗?

 

资讯动态:

1、总投资1300亿!合计133万吨锂电材料项目开工

2、投资5.28亿,格林美加码动力电池回收

3、亿纬锂能新动作:进军电池材料的生产!

 

国际资讯:

1、美澳科学家太阳能电池技术创新:突破光伏电池灵敏度的界限

2、日本三洋化成开始建厂 计划2021年量产全树脂电池

 
 

 

行业焦点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即将发布

 

  • 7月23日消息,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已经成为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力量。工信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前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下一步将加快发布。

  • 辛国斌在介绍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时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的进一步巩固,汽车产业逐步回暖复苏,6月汽车产销分别增长了22.5%和11.6%。下一步将加强对行业运行的监测分析,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保持汽车产业的平稳发展。

  • 辛国斌提出,要加快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前,规划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现在已经上报国务院了。(规划将)进一步坚定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信心,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

  • 另外,主管部门将发布实施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的行动计划,准备在公交车、出租车、城市物流车包括环卫的清扫车等方面,进一步推动电气化。

  • 辛国斌还介绍了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桩建设情况。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超过450万辆,占全球50%以上。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3.8万座,换电站449座,各类充电桩130万个,建成“十纵十横两环”4.9万公里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 “过去大家都担心,新能源汽车能不能出城,能不能在城际之间跑?现在告诉大家,不用担心,很多高速公路有加油站的地方就有充电站,出去是有保障的。”辛国斌说。

  • 工信部在发布会上提出了“换电”的思路。充电与换电都是电动汽车的能源补充方式。换电模式通过快速换电补充能源,可以解决部分用户的充电难、充电慢以及老旧小区充电桩建设难问题,还能降低成本,催生新的服务业态等。

  •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换电站保有量达433座。其中,保有量排名前三的区域为北京、广东、浙江,分别为182座、56座、47座。

  • 辛国斌透露,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根据适用场景研发换电模式车型,支持北京、海南等地方开展试点推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超锂离子电池会是能源存储的下一个突破口吗?

 

  •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声称,超锂离子电池可以开发出适用于高级储能的新型阴极

  • 如今,对清洁、廉价、能够应对现代挑战的新型能源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我们需要它来帮助管理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难题,使非电网社区远离柴油和化石燃料,并将那些目前无法获得电力的社区连接起来。

  • 悉尼科技大学(UTS)的研究人员声称,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通过将氢与纳米镁等固体材料结合来储存氢的系统。Aguey-Zinsou教授的新技术可以提供低至2美分每千瓦时的能源,并有望在几周内获得专利,

  • 虽然锂离子电池(LIB)有许多优点和应用,但也有如钠、锌、钾和铝等其他丰富的金属元素可用。

  • 这些元素与锂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已被广泛研究。最近使用它们的创新例子有钠离子电池(SIB)、钾离子电池(ZIB)和铝离子电池(AIB)。

  • 然而,尽管在氧化还原电位、能量密度和电池的潜在应用方面具有前景,但由于缺乏合适的电极材料,这些LIB替代品(所谓的“超LIB”)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 UTS清洁能源技术中心主任王教授介绍:“超锂离子电池在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大规模储能应用方面很有前途。然而,主要的挑战在于开发合适的电极材料。

  • 超锂离子电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研究领域,低成本,大规模的能量存储

  • 该团队的一项新研究描述了在2D石墨烯纳米材料中使用表面应变工程的策略,它可以产生一种新型阴极。应变工程是通过改变材料的机械或结构属性来微调材料性能的过程。

  • 王教授:“通过二维多层vopo4 -石墨烯异质结构的表面应变工程,此项研究展示了一种新型零应变阴极,用于跨锂离子(Na+, K+, Zn2+, Al3+)的可逆插层。”

  • 据研究人员介绍,在K+离子电池中作为阴极时,它们实现了160mahg - 1d的高比容量和~ 570whkg -1的大能量密度。他们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性能。此外,所制备的二维多层异质结构还可扩展为高性能SIB、ZIB和AIB的阴极。

  • 由于开发高级储能解决方案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缺乏合适的阴极材料,因此该团队的研究可能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项目,将二维材料的应变工程用于高级储能应用。

  • 它也可以应用于许多其他纳米材料,比如锂离子化学以外的电极材料的合理设计。

     

 

资讯动态

 

1、总投资1300亿!合计133万吨锂电材料项目开工

  • 7月23日,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在玉林市博白县白平产业园举行开工仪式。这是迄今为止玉林市引进的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 据了解,玉林市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是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为核心,从精炼、化工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的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300亿元,规划年产70万吨三元正极材料、50万吨磷酸铁锂、10万吨铜箔、3万吨钴酸锂

  • 也就是说,该项目实际上将包括了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铜箔、钴酸锂在内的70万+50万+10万+3万=133万吨锂电材料。

  • 该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年产15万吨锂电三元正极材料,5万吨磷酸铁锂联动10万吨磷酸铁以及配套公辅、基础设施,总投资300亿元(其中产线投资175亿元),2020年7月开工建设,2022年7月建成投产。

  • 而整个项目三期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000亿元,利税280亿元,新增社会就业人口约25000人。

  • 电池材料直接供应给电池企业,当下,正值锂电企业大肆扩产之际,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开工可谓适逢其会。

  • 例如,即将IPO的锂电池企业方面,就包括了星恒电源、天能动力、派能科技、野马电池、博力威、紫建电子、灿辉新能源等企业。这些拟上市的企业,皆准备进行扩产。

  • 与此同时,已上市的企业也在积极扩大规模。7月20日,柳州国轩10GW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项目奠基;7月17日,宁德时代197亿定增落地,其中约175亿将投资于电池项目的扩产;7月3日,鹏辉能源拟募资10亿元进行动力电池扩产……

  • 而今年1-6月份,更是有已知127.5GWh产能的电池项目扩产,这还不包括未公布扩产规模的项目。

     

 

2、投资5.28亿,格林美加码动力电池回收

  • 7月17日,格林美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下属公司无锡格林美与无锡空港经开区管委会,就投资新能源高值化循环利用项目(年回收处理10万套动力电池与年回收处理10万辆新能源汽车)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新能源高值化循环利用项目投资协议》。

  • 项目情况方面,格林美拟利用无锡市新吴区新东安路50号的土地,投资5.28亿元建设新能源高值化循环利用项目,形成高值化循环利用10万辆/年新能源汽车、高值化循环利用10万套/年动力电池包的产业规模及打造一个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的研发平台,建成江苏省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回收利用的产业示范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世界先进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回收利用与绿色处置中心。

  • 公告称,该项目将在2020年10月前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9月前竣工投产。

  • 配套支持方面,无锡空港经开区管委会全力协助乙方项目成为江苏省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回收利用产业示范基地与处置中心,并推进纳入工信部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回收利用试点计划。

  • 在完成相应的经营指标后,无锡空港经开区管委会将给予一定的产业扶持资金。

  • 格林美在规定时间内建成拆解与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运营,并获得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认证,无锡空港经开区管委会奖励产学研专项资金100万元。

  • 格林美称,本次双方签署投资协议,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公司依托无锡优势的地理位置扩大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回收规模,以无锡为基地,让公司循环技术在长三角全面开花结果,在长三角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回收基地,全面满足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报废期到来对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回收的巨大需要。

  • 据悉,本次项目建成后,格林美将具备年回收35万套动力电池处理能力。

 

3、亿纬锂能新动作:进军电池材料的生产!

  • 7月17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子公司荆门创能的通知,因业务发展及经营管理需要,荆门创能对其经营范围进行了变更,其他信息不变。具体情况如下:

  • 显然,在变更后,荆门创能的经营范围增加了“电池材料的生产”

  • OFweek锂电网注意到,荆门创能作为亿纬锂能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2018年,荆门创能全年营收达到6599.02万元,净利润97.40万元

  • 2019年7月,亿纬锂能使用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5亿元向荆门创能进行增资,用于实施“荆门亿纬创能储能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增资完成后,荆门创能的注册资本将由5.5亿元增加至10.5亿元。

  • 据此前亿纬锂能定增报告书所示,2019年4月,亿纬锂能已收到定增实际募资24.67亿元,募集金额中的19.15亿元将用于荆门创能储能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

  • 荆门创能的在亿纬锂能当中的地位,由此可见。

  • 在电池材料领域,亿纬锂能其实也早有布局。2018年3月,亿纬锂能与新宙邦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荆门新宙邦新材料有限公司,亿纬锂能出资2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

  • 双方以荆门新宙邦新材料有限公司为项目实施主体,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年产5万吨半导体化学品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在湖北荆门,预计投资3.5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2.5亿元,建设期约24个月,预计2020年一季度投产;二期投资1亿元,预计在一期投产两年后开始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均可以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净利润1.3亿元。

  • 现在,亿纬锂能子公司荆门创能的经营范围已增加电池材料的生产,那么,亿纬锂能是不是将要进军电解液产业?抑或是其它电池材料?

     

 

国际资讯

 

1、美澳科学家太阳能电池技术创新:突破光伏电池灵敏度的界限

  • 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学家已经成功将将光从硅带隙下方“上转换”为高能光,硅太阳能电池可以捕获高能光。

  • 许多太阳能技术都没有利用到光谱的某些部分,但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推动光伏电池灵敏度的发展,将低能量的光转化为能激发硅的更有能量的可见光。研究人员利用氧气作为光转换催化剂,通过光化学“上转换”实现了这一点。

  • 虽然已经开发出了在近红外光子能量上转换光的系统,但在硅带隙之下的上转换一直无法实现。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RMIT大学和肯塔基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在《自然光子学》上解释说,他们展示了一种上转换成分,利用半导体量子点吸收低能量的光,并利用分子氧将光转移到有机分子上。

  • 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蒂姆·施密特表示一种上转换光的方法是捕获多个较小的能量光子,并将它们粘在一起。施密特解释说:“这可以通过激子相互作用来实现,激子是电子的束缚态,电子空穴可以传输能量而不传输净电荷。”

  • 为了扩大太阳能电池的灵敏度范围,研究人员使用了氧气,氧气通常对分子激子有害。但是,他们证明了氧可以介导能量转移,从而使有机分子在硅带隙上方发出可见光。

  • RMIT大学的贾里德·科尔教授说:“有趣的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很多东西都能正常工作。一旦你允许氧气进入,它们就停止工作。这是毁了我们所有计划的致命弱点,但现在,我们不仅找到了绕过它的方法,它突然间帮助了我们。”

  • 研究人员使用PBS半导体纳米晶体增敏剂来吸收硅带隙以下的光子,并填充在单态态氧能量以下的紫蒽酮三态。在两个单线态氧分子的能量传递之后,三态紫罗兰色团在可见光谱中发光。

  • 新南威尔士悉尼大学的首席作者Elham Gholizadeh说:“硫蒽酮并没有完美的光致发光量子产量,所以下一步将是寻找更好的分子。但我非常有希望,并且认为我们可以迅速提高效率。”

  • 据微锂电小组调查,由于效率仍然很低,科学家们说,要将这项技术用于商业太阳能电池,还需要大量的材料开发。

2、日本三洋化成开始建厂 计划2021年量产全树脂电池

  • 从外媒获悉,日本三洋化成子公司APB将开始建造工厂,计划2021年量产全树脂电池,(All Polymer Battery)。

  • 去年,三洋化成向电池初创企业APB出资,研发新电池。APB由日本庆应大学研究生院特任教授堀江英明创立。堀江英明曾在日产汽车主持研发纯电动汽车“聆风”的锂离子电池,“全树脂电池”的研发方便是他提出来的。

  • 三洋化成社长安藤孝夫曾在去年透露,“在安全、可挠性、成本面,全树脂电池将比全固态电池更具优势”。

  • 资料显示,全树脂电池是将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物质更换成含有电解液的凝胶状树脂。与以往电池相比,全树脂电池起火的风险极低,甚至钻孔、切割都不会起火。

  • 此外,全树脂电池的成本也低于传统锂离子电池,预计在每瓦时12日元(1元约等于16.7日元)以下(传统锂离子电池成本为15-20日元)。

  • 新的锂离子电池量产工厂将在日本福井县修建,预估厂房用地、厂房、生产设备的投资额合计约150亿日圆,产能将达“GWh”等级。

  • 日本三洋化成工业成立于1949年,员工人数超过2000人,产品包括约3000种高性能化学品,主要用于生活健康产业、运输设备等行业。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
logo

上海展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1-67769188
手机:13911332275 周先生
邮箱:sales@capenergycn.com
总部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阳路50号文昌企业园5号楼

Copyright © 2019-2021 上海展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3619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上海